蒙古国留学 | 去蒙古国留学,镀金还是渡劫

有个28岁的姑娘,留学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读硕。一回国认证学位,她傻眼了,教育部发给她一张“暂不认证通知单”。

微信截图_20240828164812.png
不认证,有多严重?这份文凭,在国内升学、就业时几乎不会被承认。说白了,学白留了。
唉,这是挺遗憾的。上个月,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《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(五)》。那姑娘毕业的学校,就在“加强认证审查名单”里边。
微信截图_20240828164847.png
国家为啥对这些学校的学历学位慎之又慎呢?公告透露,这些学校“硕士、博士学位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,相关举报频繁”
意思就是,这些学校的学位质量,打不了包票,打得了问号。
就拿蒙古国留学来说,上小某书一搜,它一是好申请,二是很便宜,三是时间短。宽进宽出的学校,教学质量能不堪忧吗?
可是,留这种学,在急着拿学历的人眼里,性价比不要太高——能不能接受到好教育?无所谓。水分有点大?没关系。反正,快点发证比什么都强。
只要能给学历“镀金”,哪怕是个k金呢,回来给自己就业、落户什么的行个方便就够了。
这种走捷径的急切,这种升学历的执着,根本上还是文凭至上的理念作祟。
当文凭成为一个符号,其背后的素养、能力、学识被淡化,某些看似高性价比的留学方案,就成了功利主义的载体。
要承认,这年头竞争太激烈了,每一种对学历、文凭的执念都情有可原。可,对待教育问题,不说人人都要有学以悟道的清高,至少,还是保留一点学习的初衷吧。
要消除国外学位国内“失灵”的尴尬,显然不止于人们小心踩坑。
整个社会在发展中,如何破除文凭至上的迷思,如何让能者不受一纸学历所限,如何避免留学成为“不得不”,都是一张“暂不认证通知单”留下的追问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独角兽企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