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蒙古国
Entering Mongolia
|
蒙古国(蒙古语:Монголулс,英语:Mongolia),简称蒙古,位于亚洲中部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,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。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。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族,约占全国人口的80%,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。官方语言为蒙古语。居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,国土面积156.65万平方公里,首都乌兰巴托,人口约345.8万人(2023年7月),全国划分为首都和21个省。 蒙古历史沿革 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、鲜卑、柔然、突厥、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统治。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。1271年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,灭亡后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,但经常在边境与明朝发生冲突。16到17世纪起蒙古开始受到藏传佛教影响,17世纪末时蒙古全境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。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,但未得到国际承认,直到1921年在苏俄的控制下独立,1961年加入联合国开始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。1924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下,东欧剧变后,蒙古爆发民主革命,并于1992年颁布了一个实行多党制的新宪法,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。 区域位置 蒙古国地处东北亚,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,国土面积共156.65万平方公里,北与俄罗斯,东、南、西与中国接壤,中蒙两国边境线长达4710公里。 蒙古国土面积为156.65万平方千米 ,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9大的国家,也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。蒙古国可耕地较少,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。北部和西部多山脉,南部为戈壁沙漠。约30%的人口从事游牧或半游牧。2022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157亿美元,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%。 地形地貌 蒙古国地质结构复杂,山脉多系火山岩构成,土层较厚,基岩裸露,土壤种类以栗钙土和盐咸土为主,北部有冻土层,从北至南大体为高山草地、原始森林草原、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带。 蒙古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,海拔最高点为4653米(乃拉姆达勒峰),最低点为553米(呼赫湖),平均海拔为1580米。山地面积77.7万平方千米,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;戈壁沙漠面积40万平方千米,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;湖泊面积为1.6万平方千米,占总面积的1%。 蒙古国主要山脉有:阿尔泰山位于蒙古国西部,平均海拔3000米,西北-东南走向;杭爱山位于蒙古国中部,平均海拔3000米,西北东南走向;肯特山(蒙古人尊为圣山)位于蒙古国东部,平均海拔2000米,东北西南走向。 气候特征 蒙古国以“蓝天之国”而闻名于世,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阳光明媚,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。蒙古国冬季漫长严寒,气候干燥,常有暴风雪,是亚欧大陆“寒潮”发源地之一,最低气温可至-40摄氏度(最低曾达到-60摄氏度);夏季短暂干热,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(最高曾达到45摄氏度),早晚温差较大。无霜期短,年均降水量250毫米,气候较干燥。蒙古国供暖季为每年9月15日至次年5月15日。 水文分布 蒙古国境内有河流3800条,总长度达6.7万千米,有3500个湖泊,7000多处泉眼。河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、中部地区,主要有色楞格河、鄂尔浑河、克鲁伦河和科布多河等50多条;湖泊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,主要有乌布苏湖、库苏古尔湖、吉尔吉斯湖和哈拉乌苏湖。 |